当前位置: bat365在线平台 >> 合作交流 >> 国内交流 >> 正文

翻译系陈树坤博士应邀作客中山大学韩礼徳文献中心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


2023年9月19日下午,“韩礼德文献中心学术沙龙”第四期在外国语学院韩礼德文献中心(外国语学院222室)成功举办。我院翻译系陈树坤博士应邀作客沙龙主讲,讲座主题为“再示例化视角下的政治语篇人际等效翻译研究”。中山大学王勇教授、常晨光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杨曙教授,澳门大学王博助理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马园艺博士以及多位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读博士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沙龙由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所主办,中山大学陈静副教授主持。

陈树坤副教授首先介绍了选题由来及研究背景,指出政治语篇的重要性及其在翻译中普遍存在。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再示例化”理论框架以及语料库方法,陈树坤副教授以“认识(know)”和“把握(hold)”两个词为例探究了政治语篇翻译中的人际等效问题。

随后,陈树坤副教授对使用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数据库综合平台”开源语料库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研究结果发现,当“认识”搭配副词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40%采用动词,26%采用形容词,25%采用动词短语对其进行翻译,而当其不搭配副词时,则80%采用动词翻译。与之不同的是,“把握”一词单独使用居多(59%无搭配,单独使用;13%和牢牢搭配(firmly))。当其单独使用时,66%采用动词进行翻译,18%采用动词短语,而当其与“牢牢(firmly)”搭配时,46%采用动词进行翻译,35%采用动词短语翻译。以上结果表明,译者在进行政治话语翻译时,基于读者接受性及政治话语特征,会采用较多语言策略进行翻译,如语义韵策略和语法隐喻功能,以及选择本身具有强化意义的短语和词汇等。

在讲座后的互动环节,在场老师及学生对该研究及其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陈静副教授首先指出了该研究对政治学科教学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接着,现场师生积极互动,就semantic prosody和infusedintensification概念的区别、语义投入和语义耦合如何应用、本研究所应用的理论及研究数据量以及对“认识”和“把握”选词的考量因素等诸多问题展开了讨论。

常晨光教授特别称赞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清晰,建议后续研究可考虑所搭配的宾语情况及上下文是否会对翻译选择产生影响。王勇教授也强调了本选题的重要研究意义,建议结论可在更高层面上(如转换、翻译、功能语言学角度等)进行概括,指出该选题后续还可以从多个视角继续探究,并鼓励在座学者可取材生活进行选题。师生们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理解了该研究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及讨论视角。最后,陈静副教授对本次沙龙进行了全面总结。

本次沙龙让师生们对政治话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中认识到多元素耦合产生的研究意义,拓展了研究的边界,为师生展开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和再示例化视角,以语料库的方法研究翻译问题提供了研究范式。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期待在后续的学术沙龙中不断成长和进步。